【早安健康/余宗翰報導】勞保會破產,但這筆退休金不會破產,還能繼續生錢!「勞保破產」一直是大家關注的話題,但你可能不知道老闆幫你支付薪資6%的錢存另一筆「勞退金」,它不僅不會破產,還可以自己額外提撥6%的薪資到勞退帳戶裡,讓退休後的你領到多一倍的退休金。事實上,比起勞保年金,勞退金實在好處多多。 根據《經濟日報》,一名60多歲的楊太太退休後就領出了她30餘萬的勞保年金,但勞退金卻遲遲不肯領出來,勞保局三催四請要她領出退休金仍不為所動,原來是她先生告訴她,勞退帳戶裡的退休金只要放著就可以年年領分紅,收益比銀行定存更好。據聞有些高薪勞工就利用勞退金的分紅制度,以上千萬的母金,領數十萬元的分紅! 這筆不會破產的退休金你可能沒注意到 勞工退休基金簡稱「勞退金」,它分成新制、舊制,勞退舊制基金在1986年11月就已實施,而2005年7月之後工作的人一律採用勞退新制基金,上面說到的「勞退金」是指勞退新制基金。 勞保是「勞工保險」的簡稱,每個勞工都要依據自己的薪資繳納一定數額的保險費,這筆保險費政府負擔10%、公司負擔70%、自己負擔20%,所以薪資條都會寫上這筆從薪資中扣除的「保費」金額;至於勞退金,它完全不須要勞工自行繳納,而是由公司提撥勞工每月薪資的6%(用公司的錢)到「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等於替勞工「存退休基金」。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兩者的差別,以下附上勞工保險與勞退新制基金比較表 根據勞保局網站,「勞保」與「勞工退休金」為不同的制度,勞保是一種社會保險,當身為「被保險人」的勞工發生保險事故時,得依「勞工保險條例」請領保險給付,而「勞保老年」是勞保的其中一種給付項目。因為勞保有支出傷病給付、失能給付等各式各樣的開銷,恐有收支逆差而破產;而勞退金是一種強制雇主給付勞工退休金的制度,勞退金跟著勞工一輩子,裡頭的錢是累積本金和收益,是真正屬於自己的退休金,沒有沒有破產之虞 勞退自提6%,退休金翻倍! 什麼是「自提6%」呢?原來,除了公司依照個人薪資的6%替自己繳納勞退基金,自己也可以申請提撥薪資的6%到勞退帳戶裡,等於一個月存薪資的12%到帳戶。 多提6%,退休金可以多領多少呢?我們可以利用政府「勞工個人退休金試算表(勞退新制)」的計算器來試算。 (計算器) 假設自己一個月薪資4萬,未來薪資平均成長率為3%(即平均每年薪資會增長3%),往後還要工作30年才會退休,且預估個人退休金投資報酬率(年)是3%,條件設定完成後進行試算。若只由公司提撥6%到勞退帳戶裡,退休時約可拿到132萬,若平均餘命20年,每月大概可以領到7,200元。若自提6%(等於一共提撥薪資的12%到勞退帳戶裡),同樣的條件下,在退休時約可拿到263萬,若平均餘命20年,每月大概可以領14,500元,相差了一倍! 該怎麼知道勞退金有多少?今年底以前自提明年可以分紅嗎?看下一頁了解更多! 自提6%勞退金還可以分紅,年底前自提明年分紅1.6萬 為了增加勞工退休後的保障,政府祭出節稅優惠來鼓勵大家自提6%。自提6%的勞工,提繳的金額可以從當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稅額中全數扣除。 除了節稅優惠,只要擁有勞退帳戶,就能領取國家的分紅;事實上,勞退金帳戶是勞工唯一可以直接分紅的退休金帳戶。勞保局在每年3月會將勞退基金前一年的投資收益,分配到所有的勞工帳戶裡,帳戶裡面的錢越多,分配到的分紅也越多。 勞退新制基金自2005年實施後,13年來基金投資只有3年虧損,其他10年都賺。以今年為例,根據《TVBS》,勞工新制的專戶今年大賺1948.6億元,若收益數能一直維持高檔的話,明年平均每位勞工可分配到將近2.8萬元的分紅!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自提薪資到勞退帳戶裡有許多好處,但勞退帳戶裡的錢必須達到退休年齡(目前規定是60歲)後才能領出,如果自身收支窘迫,是否要自提薪資到勞退帳戶裡,須要謹慎考量。 我要怎麼知道勞退金有多少? 不管講得多好聽,看到實際帳戶金額才是最實在的,那大家要怎麼知道自己勞退金有多少呢?除了攜帶親自身分證、護照等文件到勞保局各地辦事處詢問,也能線上查詢,或利用勞保局行動服務APP在手機上查詢勞退個人專戶。方法如下: 線上查詢 若有讀卡機,可先向戶政單位申請發給自然人憑證,然後去勞保局網站查詢勞退帳戶。線上查詢的申辦路徑為:點選e化服務系統(需自然人憑證)→進入勞保局e化服務系統,以自然人憑證驗證身分後,點選「查詢作業」/「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資料」即可查詢、列印。 APP查詢 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完成行動裝置認證,之後 參考資料: 蘇貞昌染病毒顏面神經麻痺!好發季節該如何預防?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延伸閱讀:
- Nov 19 Tue 2019 09:36
扮演自閉症母子太入戲 《隱匿人生》拍到鄰居叫救護車
- Nov 19 Tue 2019 00:52
融通兩岸 漳州台商築夢家園
(記者黃秀麗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勞工局16日在新莊體育館舉辦大型就業博覽會,勞工局長陳瑞嘉也到現場為求職者加油打氣,現場計有70家廠商,並釋出3,174個職缺。會後總計參與活動1506人次,投遞履歷826人,擬錄用312人,初媒合率約為37.8%。現場結合「VR科技虛擬實境求職體驗」及「AR虛擬面試系統」,讓民眾在與徵才廠商面試前,透過VR體驗360度環景模擬工作實況,及AR模擬面試問答與互動,提升求職面試競爭力。現場體驗VR的求職者也表示,能先了解企業現場環境及細節,有助於求職準備。陳瑞嘉表示,勞工局今年共辦理超過350場次徵才活動,包含2場大型就業博覽會。為協助青年穩定就業,今年首推「斜槓青年職能培力計畫」,並與「初次尋職青年就業服務計畫」、「非典型勞動青年轉正職輔導計畫」為新北市全國首創青年就業三箭;此外,針對就業不易的中高齡勞工,也設有「中高齡者職場續航中心」協助,未來也將依據昨日甫三讀通過的「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及配合勞動部政策,持續營造友善就業環境。就業服務處表示,為協助中高齡失業者再就業由新北市成立的「中高齡者職場續航中心」也至會場設攤宣導,中高齡就業促進方案除了有「職場學習及再適應」、「僱用獎助」、「職務再設計」等方案,協助中高齡者儘速尋回職場的第二春外,為因應長照2.0之推動,也提供「照服員就業獎勵」津貼,藉由獎助津貼之誘因讓事業單位補足人力缺口,讓求職者接軌就業市場。
- Nov 19 Tue 2019 00:50
港警搶占理工大學門口 示威者放火轉進校內各大樓
當下我們生活在數據的時代裡。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技術已經成為了我們當今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那接下來會怎樣呢?在這篇博客中,我不打算預測數據科學面對的未來是什麼,不會去猜測它的未來是光明有前途,還是毫無希望。這裡我只結合自己,還有我認識的一些人的經歷,提供一些決定性因素幫忙做預測。拋開這些,我先大致勾勒一下今後 10 年影響數據科學未來的關鍵因素。我希望它會在工作流程上帶給你一些有價值的見解。不用多說,這只是我的個人預測。如果你感興趣,請繼續讀下去!01 數據科學的未來:我怎樣看待?1、更多的數據科學策略數據科學就是通過定量的方式解決問題的一門學科。在過去,由於缺少數據或數據處理能力,我們只能依賴其它東西,比如“獨裁者的突發奇想”、“專家的直覺”和“普遍的共識”等。今天,這些根本都不管用了,而且毫無疑問,10 年後它們的作用會更有限。數據科學家轉而在搭建一些系統,這些系統可以輸出語音、預測、給出期望並輸出真正的結果。數據科學技術的泡沫不會破裂,相反,數據驅動策略的引入將繼續佔據主流。更多的人會關注數據,從數據中獲得真知灼見,所以數據科學團隊成為任何成功組織機構,至少是大部分組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組織之間會競爭,渴望爭得領域前沿的位置。2、更多界定明確的角色因此數據科學會更受歡迎,絶大多數顧客會更清楚數據科學家到底是做什麼的。現在,數據科學家是一個寬泛的頭銜。目前領域內的人使用相關名稱和描述時有一些不嚴謹,所以外界對該領域中人的角色有很多困惑。我們一般把數據科學領域的角色分成 4 類,它們角色職能不同但有重疊。數據架構師——開發數據架構,以有效地捕獲、整合、組織、中心化和維護數據。數據分析師——處理和解釋數據,為公司提供有執行意義的預測。數據科學家——一旦數據體量和產生速率達到一定水平,需要複雜技術時,他們會對數據進行分析。數據工程師——開發、測試和維護數據架構,保證隨時使用和分析數據。我認為隨著時間推移,所有這些角色我們會更熟悉,我們也會更瞭解它們的不同點。因此,顧客會對什麼可得什麼不可得,有更切實際的期待,頭腦中會有更清晰的工作流程,還有從中獲得的收益。3、更多的軟技能需求隨著時間推移,我們會更清楚地看到,大量的數據科學家會熟練運用 Python 或 R 語言。但是,向管理層推銷你的想法的能力,說服他們相信你的洞察和見解才值得追求的能力,這種能力會怎樣?可視化描述可以承擔一半工作,而另一半就是老舊的市場營銷能力。結果,我們會看到市場更青睞那些知道如何圍繞出售產品創造關鍵性對話的人。因此,那些能將硬軟技能結合的人會永遠吃香。4、數據會更多,處理數據的人工智能也會更多現在我們談一些嚴肅的東西。每天我們產生的數據量多到難以想像,以我們現在的速度,每天產生數據量有 2.5 個 10 的 18 次方位元組,而且這個速度只會加快。看一下 Raconteur 網站做出的每日關鍵數據信息圖:5 億推特信息;2940 億電子郵件;四千萬億位元組的 Facebook 數據;四萬億位元組的單位車聯網數據;650 億條 WhatsApp 信息;50 億條搜索信息;到 2025 年,預計全球每天將產生 463 艾位元組(463*10^18 位元組)數據,相當於每天 212,765,957 張 DVD 的數據量!實際上,僅靠數據科學家,無法管理和處理這麼龐大的數據。屆時,人工智能很可能成為協助數據科學家處理數據的有效工具。自動化數據分析工具和機器學習會“聰明”到取代數據科學家做例行工作,比如探索性數據分析、數據清理、統計建模和構建機器學習模型。5、更少的代碼,相當少的代碼據特斯拉 AI 總監 A. Karpathy 說,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不用寫代碼了。我們只需要找到數據,並輸入到機器學習系統即可。此種場景下,軟件工程師的角色會成為“數據監管者”。未來大多數程序員都不再需要複雜的軟件倉庫,不用寫複雜的程序。Karpathy 說,程序員會從事蒐集、清理、操作、標記、分析數據以及對神經網絡產生的數據進行可視化的工作。機器學習正在引領一種新的計算範式,在該範式中訓練機器才是關鍵技能。隨著機器學習技術的普及,以及通過工具的抽象達到更高程度,我們會看到大部分編程工作會逐漸消失。最終,製造產品的大部分步驟將是屏幕上的拖拽、刷卡、指向和點擊操作。從業者會從中解放出來,在解決問題時更有策略性和創造性。你在《星際迷航》中看到過有誰寫計算機程序嗎?沒有。諸如 R 語言、Python 和 Spark 這樣的工具會變得無用武之地嗎?大多數數據科學家不再需要通過寫程序的方式做統計分析或訓練機器學習模型了嗎?沒有這麼簡單。無論如何,把希望寄託於這些方面意義不大。你仍然需要理解和熟悉所有這些處理過程,機器學習只是輔助一些日常事務。6、儘可能多地使用 API(應用程序接口)大部分公司是先做好一件事情,攢到名氣,然後以此起步,以開源 API 的形式貢獻到社區。10 年後,大部分軟件的製作方式會可見地接入到終端,最大程度地利用一切所需的服務生成解決方案。數據科學家能快速構建測試模型,一次建立和測試多種算法,最後和整個團隊可視化驗證結果。未來隨著適時地引入深度的技術思考,科學家將不再白費力氣做重複工作了。7、自我學習傳統的學術環境將逐漸失去意義。信息經濟需要能快速改變信息的途徑。人們通過 3-4 年的學習畢業後,所學的技能已經過時。人們開始掌控自己的學習過程為自己賦能,未來得以生存的學院將是那些擁抱在線學習、快速更新課程授予方式的學院。未來的學習會基於你能構建什麼而定義,而不是缺乏現實世界應用的基礎原理。Q1. 數據科學家是否會被自動化算法替代根據廣受歡迎的 CRISP-DM 數據分析項目的管理方法論,數據分析項目的實施分為 6 個階段,每個階段中,分析師或者數據科學家都是直接參與的:業務理解數據理解數據準備建模評估部署步驟 3 和 4 包括大量的例行化工作。為了利用機器學習解決每個具體的實力,你必須不斷地:配置模型超參;嘗試新的算法;向模型加入原始特徵的不同表現形態(標準化、方差穩定性、單調變換、降維、分類變數編碼、從已有特徵中創建新特徵等等)。在自動化的幫助下,分析師或數據科學家的例行操作,以及數據準備和清理中的部分操作可以被移除。但是,步驟 3 和 4 中的其他部分,以及 CRISP-DM 中的剩餘步驟都會被保留,所以分析師的這種日常工作上的簡化不會對他們的職業造成任何威脅。機器學習僅僅是數據科學家使用的工具之一,此外還有可視化、數據調研、統計和計量經濟學方法。即使在機器學習方法裡,完全自動化也是不可能的。在解決新算法及其組合的開發和應用中存在的非標準化問題時,數據科學家的高級角色特性毫無疑問會繼續保持。自動化算法能夠梳理所有的標準組合,生成一個基礎解決方案,專家們可以此為基礎做進一步改進。但在很多情況下,自動化算法生成的結果已經足夠好,不用改進即可直接使用。很難想像,離開分析師的幫助,一種業務可以直接使用自動化機器學習方法生成的結果。任何情況下,上述方案的數據準備、對生成結果的解釋以及其他階段都是必需的。同時,現在許多公司的分析師,不斷與數據打交道,擁有非常成熟的心態,在業務領域非常精通,但是掌握機器學習方法的水平還不夠。公司通常很難吸引到特別勝任的高薪機器學習專家,市場對他們的需求不斷增長,而且超出供給很多倍。解決辦法可能是為公司的分析師提供使用自動化機器學習工具的渠道,這需要自動化技術的普及。未來,許多公司不用組建高度專業化的團隊,也不需要顧問企業的參與,就能享受到大數據帶來的好處。Q2. 數據工程師會比數據科學家更搶手嗎?我認為應該區分一下數據科學家和數據工程師了。前者是接受過正規教育的應用數學家,他們研究數據科學,開發新算法,組建神經網絡等等。後者的興趣關注點稍微不同,他們瞭解每種方法的理論和應用侷限,能成功解決業務問題。前者能做事情永遠不缺,而後者的部分工作可以自動化完成,但無法完全自動化。新方法、新算法和新的解決途徑總會出現。另外,對主題領域和數據本質的專業性理解,對顧客目標的理解,以及快速實現目標的能力,無法通過完全自動化的方法做到,所以這些能力仍然極其重要。數據科學是切合實際的科學——但是世界正朝著功能性的數據科學發展,從業人員可以自己做數據分析。相比於數據科學家,你需要更多的數據工程師來啟動數據流程和整合的數據結構。聰明的機構擁有聰明的人才,他們很懂自己的數據。數據科學家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是大多數機構還不太懂數據。但他們以後會懂的。如果一名數據科學家創造了一項突破性算法,但沒有數據工程師將該算法落地到業務生產中,那算法會產生價值嗎?我重申一下我最喜歡的 Gartner 數據,只有 15% 的大數據項目最後投入了生產領域。雖然他們從沒有深入探尋剩下的 85% 為什麼沒能投入生產領域,但是我提出一些未能成功落地的幾個關鍵原因:他們沒有找到一個能值得落地的見解;他們找到了合適的見解,也構建了模型,但沒能創建可以在服務水平協議框架下多次使用的流水線;他們不需要什麼見解,因為他們需要的數據分析不用依賴複雜的模型。但仍然是沒能可以在服務水平協議框架下多次使用的流水線。這就是為什麼每家數據科學公司都需要至少兩名數據工程師的原因。02 總結數據科學家職業的未來前景如何,仍然很模糊,需要專業的判斷。但是,每天都有新的代碼庫和工具出現,我們絶不是走在簡化開發和創建業務模型這些基礎設施的道路上。許多人都很自信地說不錯,但還有不好的一面,我們創建的系統越複雜,系統就越隨機,越基於概率。目前人工智能階段的主要問題是在預言結果的意義是缺乏直覺。我們只有定量的方法來解決某個特定的問題,基於此方法做出預測,但是預測的質量不高。目前為止,這個方法運行得很不錯的,但未來不得而知。讓我們拭目以待吧。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
- Nov 19 Tue 2019 00:50
香港情勢緊張! 港府宣布14日幼稚園、中小學停課
【早安健康/朴敏洙(首爾ND診所院長)】別錯把飢餓與口渴混淆了 味覺中毒者們最大的一項弱點就是討厭喝水。來訪醫院的肥胖者在營養評分上的共通點就是對水的排斥感,甚至是嫌惡感,尤其是女性們這樣的傾向更是明顯,而討厭水的理由就是起因於味覺中毒。 味覺中毒被「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將味覺快感供給最大化」的原則所填滿。因此味覺中毒使他們變得極度厭惡只讓肚皮撐著平乏無味的水,因為喝水期間,成癮性食物要趁虛而入並不容易,如果胃被水填滿了以後,它們要塞入的空間就變少了。 我們下意識說出的「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的言語,其實可能就是味覺中毒巧妙進行的隱蔽作用,再加上水會阻礙味覺中毒試圖欺騙和馴服大腦的過程。如果身體進入脫水狀態,大腦雖然向口渴中樞發出「渴」的訊號,中途卻會被進食中樞攔截,把口渴的訊息錯改成飢餓的訊息,於是就會覺得肚子餓,該吃東西了,而此時身體的滲透壓又會變得更高,然後就會感覺更加口渴。 程序為「口渴現象→誤認為飢餓的訊號→進食→強化口渴→飢餓」。肚子餓的錯覺訊號和口渴的捉迷藏遊戲持續發生。充足的水分攝取會讓飢餓中樞壓抑口渴中樞,並讓味覺的貪欲從源頭開始被封鎖。 那麼水只對於想要治療味覺中毒或減肥者來說才重要嗎?對於一般人來說適量的水分攝取是不是沒必要呢?答案當然是「否」。平常時就要攝取適量的水才能避免肥胖的病根──味覺中毒,以及避免危害韓國人健康的其中一個最大公敵──慢性脫水的最好預防措施。 慢性脫水讓你老是疲累、便秘又肥胖!繼續看下一頁醫師怎麼說 身體裡有70%以上的水所組成。水是維持細胞、血液循環、排出老廢物質、發散體熱、維持體液的酸鹼值等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在夏天,以成人的標準來說一天需攝取2.4公升的水,而韓國男性平均一日攝取1公升、女性攝取0.8公升左右而已,在普遍迴避喝水的冬天情勢更是不佳。 韓國人現今已陷入人人飲水不足的窘境中,醫學上稱之為「慢性脫水」。所謂的慢性脫水,指的是缺乏人體2%以上的水並長達3個月。以體重60公斤的人來說,身體裡的水缺乏800毫升左右的時候即可稱為慢性脫水。大多數的人其實都在慢性脫水的狀態,許多人連每日飲水需求量的一半都不到。韓國人疾病和壓力的主因其實也能歸咎於慢性脫水。 慢性脫水會招致身體機能低下和各種疾病。水在能量代謝中扮演著潤滑油和訊息傳遞者的角色。另外水會直接參與製造消化酵素,所以慢性脫水會導致消化困難。還有水在排便活動中就是擔任潤滑油的角色,如果缺水就容易便秘。 再加上細胞代謝過程中,當營養素分解時,水是將毒素排出的必要成分,因此身體裡的水如果不足,不僅產生新的能量變得困難,體內所累積的毒素也會囤積在各個器官中而影響器官功能。所以不太喝水的人,大多沒什麼精神,充滿疲累感的原因就在於此。 肥胖者大多有經歷慢性脫水,因為身體缺乏分解脂肪時必須具備的水分,而肥胖者的水攝取量往往不到平均值,再加上肥胖者們往往太習慣以進食來緩解口渴的現象,於是讓情況惡化的更嚴重。常常喝水對於減重相當有效,首先胃液會被稀釋,便能阻止胃液快速的刺激食慾中樞。 怎麼知道水喝夠了沒?下一頁醫師告訴您! 水喝越多越好,同樣地常跑洗手間也是件好事。不愛喝水的人對於喝水的條件總是挑三揀四,除了裝水的容器以外,還會挑剔水質,不是任何水都能接受。 對於喝水有那麼多苛刻的條件是不應該的,因為不管是哪種水,有喝總比沒喝好。如果因為沒有好的水就寧願忍住不喝,反而是讓身體狀況扣分的行為。 當然,生水比富含添加物的飲料對身體好,不管是淨水器的過濾水,或者是煮過的水,都請毫不猶豫地喝下吧。若情況不如意連自來水也可以喝。就某種層面來看,自來水其實也比軟性飲料、咖啡或綠茶好。一天要喝到2公升水,用大玻璃杯來計算大約是9杯,以人清醒的時間來算,大約每小時要喝1杯才有辦法喝足這樣的量。 尤其是夏季,基於出汗是水分大量消耗的因素,每小時至少需要喝2杯的水,運動時也一樣要喝到2杯。口乾舌燥的感覺是身體發出的重要訊號,因此請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口渴問題,即使每小時喝2~4杯也沒關係。如果是糖尿病患者,水分不足的情況下血糖會上升的非常快,因此每小時都必須喝2~4杯以上。 對於身體水分是否有被充分供給的判斷基準就是口乾舌燥和小便顏色,越沒有感覺到口渴越好,小便顏色越清澈透明越佳。喝很多的水也是使身體接受慣性法則的支配,只要反覆練習一星期左右,便能享受白開水平淡而純粹的味道,反而會變得開始討厭混濁的飲料。 不喜歡只喝水?下一頁告訴您喝飲料也能補水的方法! 柳橙汁或果汁沒那麼糟,但其實這些飲料中含有需要消化器官協助代謝的「食品」類物質。當然它們比含有更多的卡路里,在身體裡的代謝過程也較為繁複。 只是現榨鮮果汁有其他的優點。鮮榨果汁對於補充韓國人所缺乏的纖維質或營養素的效果相當卓越。如果想要藉由水以外的其他飲品來補充不足的水分,可以選擇鮮奶或優酪乳之類的鹼性飲料,或西瓜、哈密瓜等含水量豐富的水果也行,它們對消化器官造成的負擔較少,並對於維持身體的酸鹼值有幫助。 混合各種添加物的飲料,會有增加食慾或容易讓人上癮而引發肥胖的疑慮,想喝這樣的飲料來取代喝水實在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反而喝完這樣的飲料還需要另外喝冰水來稀釋它的味道,因為讓飲料的味道一直留在口中,食慾就會增加。另外由於飲料本身就是加工食品,若不想增加腸胃的負擔,最好立刻接著喝2杯水。如果喝了1杯咖啡,就請養成馬上接著喝2杯水的習慣吧。 本文摘自《減肥,從味覺開始》/朴敏洙(首爾ND診所院長)/幸福文化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延伸閱讀:
- Nov 18 Mon 2019 16:00
秀寶島影視實力 廖科溢電到國外貴賓
旺報【記者王曉鈴╱綜合報導】神祕莫測的天坑,不僅景觀震撼,也具有學術研究價值。在世界上發現確認的天坑目前約80個,其中有超過50個在大陸,大多位於黔南、桂西、渝東區域。近日又在廣西西南邊境發現一大型天坑群,是目前北迴歸線以南發現的最大天坑群。近日,大陸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岩溶地質研究所聯合中外專家展開「西南岩溶地質遺跡調查」時,在廣西西南邊境發現一大型天坑群。專家表示,此次新發現的天坑群,由19個天坑組成,主要分布於廣西百色市那坡縣的城廂鎮和龍合鄉。具有珍貴科學價值據陸媒報導,那坡天坑群大部分天坑容積在百萬立方公尺以上,形成於定業地下河流域內,地下河匯水面積486平方公里,地下河總長60公里,落差292公尺,天坑與地下河及其洞穴系統相連。岩溶地質研究所黨委書記蔣忠誠表示,「這些天坑有的發育於海拔1000多公尺的高原之上,有的順著谷地地下河軌跡呈串珠狀分佈。那坡天坑群的發現對完善天坑演化理論具有重要科學價值。」原始植被保存完好那坡天坑群原始景觀保存完好,人為活動痕跡較少,保存完好的原始植被群落,如董棕、蛇根草、爬樹龍、香木蓮、棕櫚樹等,其中大陸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的董棕群落,林木均高在30公尺以上。天坑中央香木蓮樹高50公尺,僅次於大石圍天坑香木蓮。中國地質調查局網站顯示,此次調查是「全球岩溶動力系統資源環境效應」國際大科學計畫實施的組成部分。調查結果將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制定相關岩溶國際標準的樣本。大陸天坑主要集中在廣西、貴州、重慶、雲南、四川以及陝西漢中。其中,廣西的「天坑家族」規模最大,目前位居前列的大型天坑群中,有3個位於廣西。最大的是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共有29個天坑;其次是此次發現的那坡天坑群;第三是巴馬盤陽河天坑群,發現天坑15個;第四是陝西鎮巴縣的三元天坑群,發現天坑13個。小寨天坑猶如活化石此外,目前已知世界最大天坑「小寨天坑」,位於大陸重慶奉節縣城,是一個巨大的朝天洞口,從裡面朝外看如天堂一般耀眼。天坑地面標高1331公尺,深666.2公尺,坑底直徑522公尺,是長江三峽成因的「活化石」。其他世界知名的天坑包括墨西哥的「塔毛利帕斯」,是已知世界上最深的水洞,約339公尺深。同樣位於墨西哥「燕子洞」,洞垂直深度達426公尺,足以「吞下」一座紐約帝國大廈。貝里斯的「大藍洞」是一個深藍色圓形的水下天坑,被認為是世界最大的水下天坑,直徑有300多公尺長,深度達125公尺,處於燈塔礁的中央地帶。令人驚悚的「瓜地馬拉城天坑」,是熱帶風暴帶來的大雨在瓜地馬拉城造就了一個巨大的天坑,寬30公尺,深度超過60公尺,形成的過程中吞噬了一家服裝廠,所幸服裝廠在事發一小時前已關閉。小靈通 天坑底部與地下河相連接的一種特大型喀斯特地形,又稱滲穴(Sinkhole)。發育在厚度特別巨大、地下水位特別深的可溶性岩層中,從地下通往地面,一般出現於有水流經的石灰岩岩層。弱酸性雨水從土表滲進地下,植物物質使弱酸變成強酸,當雨水流過石灰岩岩層時,慢慢的把石灰岩層侵蝕成小洞。小洞日漸擴大時,可能使地表突然塌陷形成天坑。(王曉鈴)
- Nov 18 Mon 2019 16:00
【Yahoo論壇/曾志超】蔡政府莫輕忽邊緣化危機
國際邀請賽,中華女足今(15)晚和2屆世界盃會內賽勁旅泰國踢成1:1平手,泰國隊教練Sawin Jaraspetcharanan認為,比起上回暑假交手,中華隊進步許多,相當不滿意今天泰國隊表現。今天上半場泰國趁著傷停補時階段,中華隊在禁區邊2名後衛清球失誤,打破僵局,下半場中華隊替換上速度型中前場,掌控場上局勢,第51分鐘靠著陳燕萍破門,扳平比數。賽後中華隊總教練越後和男和陳燕萍都表示,前20分鐘,比賽速度和木蘭聯賽有落差還在適應中,到後面其實都能掌握球權,可惜有幾次錯失近球機會,之後要加強「最後一腳的把握度」。中華隊今年暑假到泰國移訓,隊長丁旗表示僅小輸,雙方實力落差不大,不過今天陣容和上回幾乎都不同了。Jaraspetcharanan稱讚中華隊進步神速,對自身球隊表現不滿意,下個盃賽要更努力。今晚印象最深是,「下半場換上的球員拚勁十足,直到最後都想要贏球,以教練來說這態度相當好。」中華隊將在20日前進客場和緬甸交手,目標備戰12月開始的東亞盃。▲中華女足今晚先發11人。(圖/足協提供)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NBA/甜瓜找到新東家 詹皇承認曾希望他能來洛杉磯 NBA/勇士格林:我能成為三分球命中率40%以上的射手 12強/是否願意再接中華隊? 洪總稱兩難
- Nov 18 Mon 2019 16:00
冬季小心腦血管病變 常見阻塞、破裂
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因萬華區馬場町「馬術錦標賽暨馬術嘉年華活動」遭體育局刪減補助後又乾脆停辦,氣得追查體育局補助款的流向,竟然發現體育局長李再立浮濫補助,且毫無事後審核機制,甚至直接下令報帳時免除原始憑證,她現已行文市長柯文哲要求撤換局長李再立,並將李再立的相關違失責任移送法辦。本刊調查,台北市體育局長李再立於內部會議中指示,針對體育活動申請補助認定為「非經費補助案」,而是屬於採用總包價法之標案,故依照採購法,該局以檢核有否達到要求作為驗收要件,故不需要檢送原始憑證給體育局,而體育局也不需要檢核原始憑證。體育局捨棄既有的法源依據「台北市補助民間體育團體辦理體育活動辦法」轉而用《採購法》,以轉換概念的方式,實為補助,名為招標,並結合「勞務採購」與「限制性招標」的方式,規避查核,不但可用書面審查,還可免附原始憑證核銷,便宜占盡卻責任全無。根據應曉薇議員的調查,台北市體育局已連續2年補助卡神楊蕙茹「易始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WTA Taiwan Open台灣公開賽」,去年易始舉辦的「2018 WTA Taiwan Open台灣公開賽」函報台北市政府體育局經費收支表收支來源總計8千2百11萬98元,而函報體育署經費收支表收入項目總計6千8百83萬5123元,2者差異多達1千3百27萬4975元。前年「2107 WTA Taiwan Open台灣公開賽」,易始函報台北市政府體育局經費收支表預算來源總計8千2百12萬1415元,而函報體育署經費收支表預算來源總計5千3百36萬9814元,2者差異更是高達2千8百71萬5601元。此外,應曉薇議員還查出「 WTA Taiwan Open台灣公開賽」體育局的相關違法事項,包括加碼違法分攤補助不符補助對象資格的易始公司、預算未通過即逕行決標、未盡驗收查核之責等等,她已行文市長柯文哲要求撤查李再立,並公開在議會總質詢提出,迫使柯文哲不得不同意將卡神案移送政風室,並答應2周內完成調查報告。更多 CTWANT 報導【體育局變法2】局長為愛蹺備詢 審預算時又出國林志玲出嫁!情纏13年「舊愛言承旭」神隱 友:他情緒不穩港警今晨攻理大!稱「別無選擇下實彈還擊」 示威者燒路障平台陷火海
- Nov 18 Mon 2019 07:08
韓節目調查港女裸屍案 匿名警曝:內部禁朝他殺案調查
比利時一名年僅9歲男童羅倫,今年可望取得大學學位,他正在荷蘭恩荷芬科技大學攻讀電子工程,這所學校和科系,即使對足齡的學生而言,也非常困難。(夏明珠報導) 神童羅倫西蒙斯,下個月就可以取得大學文憑,他計畫直接攻讀博士,而且要同時修習電子工程和醫學,已經有好幾個名校跟他招手。 他很小的時候,祖父母就發現他可能是天才,父母覺得阿公阿嬤太誇張,不過入學之後,老師也發現了,他的腦袋好像沒有極限,給他多少東西,他都能吸收。 他的父母都是醫生,不過他們不認為孩子的天才來自於他們。羅倫的母親開玩笑說,搞不好是她懷孕期間吃很多魚的功勞。羅倫是恩荷芬大學有史以來最快取得大學文憑的學生,不過他讓師長覺得最特別的,不是IQ過人,而是兼具EQ,他很有同理心,對一個天才來說,這非常難得。 雖然他求知若渴,父母還是希望他能好好享受童年,過一個平衡的人生。他和多數同年齡小孩一樣,喜歡和狗玩耍以及打線上遊戲,不過和絕大多數小孩不一樣的是,他已確立人生志業,他決定投入人工器官開發研究。更多國際相關新聞香港之亂 習近平警告:嚴重挑戰底線簽9協定 巴西川普反中變親中日本企業控制狂! 女性禁戴眼鏡美國大學生 最後悔念了這五個科系玻利維亞政壇新局 女強人接臨時總統______________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
- Nov 18 Mon 2019 07:08
【Yahoo論壇/王淑華】主管不喜歡你 你要如何翻身?
臺中市立大里幼兒園為了擴展幼兒多元學習領域並啟發幼兒對體能活動的興趣,16日在大里高中 舉辦健康小超人親子運動會活,歡樂滿場。大里幼兒園有近9百名幼兒均參加,暨家長預計約有3千多名參與活動,首先是由三百多名大班幼兒精心打扮的主題裝置進場秀, 緊接著進行大會舞表演,接續而來的是中小班小朋友表演旋律輕快、 活潑的『心花開』大會操,幼兒園為促進家庭凝聚並建立跨世代互動關係,特別企劃邀請祖孫三代共同參與的三代同堂逗陣來運動活動。大肌肉體能活動除了能促進幼兒體格健康, 更能幫助其保持精神與專注力, 循序漸進的大肌肉運動更是身心發展的重要關鍵。 從小培養運動的習慣也能促進幼兒心理發展與社交能力, 因此幼兒園相當重視大肌肉活動課程, 透過健康小超人親子運動會來彰顯。大里區長鄭正忠說,這次的體能運動會闖關內容, 是由園所老師與專業體能老師透過大肌肉活動的師生互動過程再變化 設計成兼具趣味性、遊戲性質的關卡計有玩劇島大冒險、菈波超人、 熱鬧滾滾、平衡高手、大里山洞、太空漫步、足球高手。幼兒園園長林穆瑛表示, 透過各種肢體發展的團體競賽能讓幼兒體會同心協力、互助合作、 自律與勇於挑戰的態度, 而累積成功的經驗亦有助於提升幼兒的自信心, 另外為了提升家庭倫理關係互動與機會, 這次也特別加入三代同堂逗陣來運動的項目, 希望透過這次的活動以教育搭起世代的橋樑,凝聚家庭情感與交流, 讓大家都能收穫滿滿。更多新聞推薦● 中央釋利多 陳吉仲宣布青農貸款5年免息
- Nov 18 Mon 2019 07:08
耀德生技王天帝總經理 領導超然
(中央社記者楊啟芳東京16日電)世界12強賽中華隊以第5名作收,陣中年僅22歲的捕手高宇杰成為大黑馬,不但蹲捕表現沉穩,打擊也有發揮,他將被質疑的難過,轉換為場上表現,也透過12強吸取大量經驗。這次中華隊陣容由資深球員胡金龍、王勝偉、林哲瑄、林泓育等人,帶領眾多年輕球員,其中來自中信兄弟的捕手高宇杰僅22歲,中華隊12日擊退韓國的比賽,高宇杰不但引導先發投手張奕繳出好投,也打回球隊第1分。中華隊今天交手澳洲隊,高宇杰2度在一壘有人時敲安打,王威晨在之後也都敲安打,送回分數。他賽後表示,這次12強打擊有好表現,要感謝打擊教練曾豪駒,「跟我討論打擊動作的問題,重心壓低,也叫我把球打紮實,不要想打大支的。」高宇杰是這次12強名單的大黑馬,旅美捕手張進德遞補入選時,林祐樂被替換,高宇杰也受到不少質疑。他說:「雖然心裡會難過,但上場就是要有成績、要有表現,把自己該做的做好,這次打12強對我很有幫助。」高宇杰表示,透過12強吸收很多經驗,不管是在場上輔助投手,或是場下團隊緊緊相扣的感覺,「剛進來職棒半年就能有這種比賽可以打,我每一場都很珍惜、每一場都很盡力。」每次比賽前一晚,全體開完情蒐會議後,捕手教練劉家豪、捕手群及投手都會留下來討論到很晚。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會議,高宇杰說:「每天開會都有一些沒聽過的經驗,教練、阿德(張進德)、小胖賢拜(林泓育)他們講出來的東西,都是我之後能夠跟自己投手溝通的方式。」談到12強賽最印象深刻的畫面,高宇杰指出,是對韓國隊打下第1分的瞬間,透過幾場比賽,自信心也大幅提升,他說:「我有表現出來,覺得很滿意。」(編輯:屈享平)1081116